天上“掉”下只大雪豹——被砸后感
相信这几天大家都看到了青海门源地区一只雪豹闯入乡镇后佩戴项圈并放归的报道,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门源片区作为陆桥的长期雪豹监测项目地,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并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委托,深入参与了这只雪豹“凌蛰”的放归评估和项圈佩戴工作。陆桥全程参与此次任务的一璇将从亲历者的角度为大家讲述“凌蛰”放归背后的故事。
论天上掉雪豹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一周前有人问我:一个人可以在多短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会垂头丧气地回答:“我的梦想是在野外看见雪豹,所以......估计......唉......因为天上不可能掉雪豹......”
结果,2021年3月的某一天,天上还真的就“掉”了一个大雪豹,而且还正中我怀!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种下梦想的种子
2020年的秋天,当我还是一个业余的野保爱好者时,偶然一次听到了一位野生动物兽医讲述自己跟随科研团队在尼泊尔爬雪山给雪豹佩戴项圈的故事,他的故事描写极其生动,瞬间将我带入了当时刺激惊险的情景之中。
留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他即将要描述他亲眼所见的雪豹时伴随的一阵短暂的沉默,像是无法找到贴切的形容词,又像是沉浸在当时的回忆中。便是在那一刻,我默默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参与到雪豹项圈的科研项目中,踏上雪豹栖息的雪山,感受那阵沉默中无形的力量。
2021年的初始,我成为了陆桥的一员,从志愿者到正式工作人员期间,我曾经在红外相机上看到过野生雪豹的各种神情姿态,呆萌可爱的,严肃认真的,悠哉游哉的,还有概率相对较低的只属于“雪山之王”独有的王者风范。
(红外相机拍摄)概率相对较低的只属于“雪山之王” 独有的王者风范 图源©陆桥生态中心
虽然我们默认与雪豹的缘分可能只限于红外相机的照片和偶然录入雪豹“chuffing”(“呼呼”声)的视频(☞戳链接进入雪豹叫声小科普☞雪豹 | 豹属五强的美丽意外),但是大家在办公室经常会围成一团,热烈地讨论屏幕里的雪豹行为背后可能的动机以及它们为什么这么惹人爱。
(红外相机拍摄)为什么这么惹人爱 图源©陆桥生态中心
快憋坏了的种子终于发芽啦!
2021 年 3 月11日上午时分,我们的工作群里突然炸了锅——在青海省门源西滩乡内,有人发现了一只头部有明显外伤的雪豹误入了当地居民的院子里,一会上墙,一会又下到墙角趴下,蜷成一团。视频里的雪豹跳上墙后,厚厚的尾巴随着身体左右摇摆。
3月11日,墙上“惊现”大尾巴
陆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片区开展雪豹调查监测已有3个年头,布设的140台相机的数据已经陆续回收了4期,受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委托,根据现场视频和图片,我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个体识别工作,希望能够从现有数据中追溯到这只雪豹的行踪,便于下一步放归行动的开展。
3月15日,经管理局和专家多方会谈之后,决定当日便对“凌蛰”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如果体检情况良好,便可以准备佩戴项圈进行放归。我带着紧张的心情随一行人前往救护中心,救助团队开始测试仪器以及对仪器消毒,陆桥团队也在井井有条地整理项圈佩戴需要的工具并进行消毒处理。
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集中,认真完成分配到的任务。我站在一旁,负责记录“凌蛰”的麻醉监护以及体征记录,听着主治兽医时不时地夸赞“凌蛰”身体健康,体魄强壮,我暗自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放归条件满足,之后放归可以如期进行,“凌蛰”可以早日回到它熟悉的土地。
“先傻后帅”的放归
3月16日早七点半,我们抵达了经多方评审后确定的最佳放归点,据当时同在转运车里的兽医老师说,“凌蛰”在经过被放归地点时发出了一声低吼,像是感应到了周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
相机屏幕上拍摄计时一分一秒地变化,我脑海里排练无数次的“凌蛰”威风凛凛一纵跃出的画面并没有如期出现,5分钟漫长的等待之后,雪豹伪装色极强的毛色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是蜷起来的尾巴,圆圆的屁股,半蹲着的后腿,毛茸茸的身体,小又圆的耳朵,低伏的头…
没错,“凌蛰”是“倒车出库”的。
它在草坪上呆愣了几秒,左右环顾四周,看到了右边对准自己的陌生黑色机器和奇奇怪怪的人,然后缓慢起身,看上去“气定神闲”的模样,向相反的山坡上踱步走去。
我抽空从相机屏幕前移开视线,裸眼看向“凌蛰”离开的背影,瞬间觉得此刻的“凌蛰”比躺在诊室麻醉状态的它更加真实,有了野生雪豹应有的灵气。可惜只有几秒钟感叹的时间,我便移回注意力到屏幕上,尝试在一片草黄色中找回它的背影。随着它越走越远,屏幕上已经分辨不清,因为它和周遭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我放下相机,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山脊, 恍然一瞬间,看到“凌蛰”一闪而过的影子,在阳光下,虽然模糊但是轮廓清晰:“凌蛰”在接近山顶的地方,站住了脚,回头一望,然后轻快地奔跑起来,稍稍一跃,便消失在了山与天空接壤的水平线。
长达几秒的沉默,在场的很多人都仰头看着山顶,心中可能是思绪万千,可能是激动欣喜。紧接着,一阵欢呼雀跃在沉默里爆发,我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加入了庆祝的人群。
快快长大吧,凌蛰!
“凌蛰”现在是全中国最红的雪豹子,对于关注此事的普遍大众来说,“凌蛰”的救助放归背后意义颇多,不但是中国野生雪豹救助放归与科研监测的首例,更是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及关注提高的表现。
在持续监测的期间,大家每隔一小时都会关注一次“凌蛰”的位点更新,每天都会碎碎念“凌蛰”,心系它的动向和它傻憨憨的模样。无论是管护站的大家还是远方的办公室,最近早晚安问候都变成了:凌蛰现在怎么样了?
本文来自陆桥,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
xiaoyin.wang@eco-bridgecontinental.org
or识别二维码直接跳转报名表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