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非议的狼 | “害兽”也需要谈保护

首页    中文科普文章    饱受非议的狼 | “害兽”也需要谈保护

作者:弗芮德

 

“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引狼入室”,自古以来,狼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总是负面为主,残忍、狡诈、贪婪,不一而足。那么,真实的狼究竟如何呢?

 

一般所说的狼,多指分布在亚、欧和北美的灰狼(Canis lupus),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犬属(Canis)哺乳动物。除此外,世界范围内还有赤狼、郊狼、北极狼等20多个亚种。中国境内狼亚种的划分仍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中国境内仅C.l.chanco一个亚种,另还有学者分别认为存在3种及5种亚种,目前尚无定论,比较明确的是南方狼与北方狼的皮毛,特别是与西北干旱地区的无论在毛绒厚薄、色泽深浅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别[1]。 

 

狼(Canis Lupus)2-3年性成熟,发情期常在2-4月,繁殖期的雌狼会定居在隐蔽的洞穴中,而与一贯的残忍奸诈形象不同的是,狼会维持较长时间的一夫一妻配偶关系,繁殖期雄狼会陪伴雌狼共同哺育小狼,这个时间长达1-2年。狼善于奔跑,一般行进速度每小时5-7公里,每天活动范围50-60公里,并且生态适应很广,曾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极地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和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草原、高山和荒漠。但由于人们对狼的敌意和捕杀,狼在全世界的分布区都已急剧缩小,地球上很多地方的狼已经悄然失去踪迹。近代已有日本狼、纽芬兰狼等7个狼亚种灭绝。意大利狼、印度狼等被列入了《国际濒危野生动物贸易公约》加以保护[2,3]。 

 

图源©高中信[2]

在中国,狼曾广布于除台湾及某些岛屿以外的广大地区,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时,各地还有专门的“打狼队”,把狼作为害兽大力消灭,导致狼已在很多地区消失了,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地域辽阔人口较少的牧区[2]。现在狼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哺乳类红色名录》中为易危(VU)物种[4]。 

狼有集群的习性,但也常常单只活动,是否集群由很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群体协作猎捕更有效是促成集群的重要原因。狼群一般由3-7只狼组成,组成主体一般为雌雄(父母)及其子女,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社会组织。在狼的家庭结构中,被严格的分为头狼、乙狼和亥狼,森严的等级制度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肢体语言、进食优先权以及生育权等,除头狼外其余成员都没有交配权,而家庭地位则是根据身体强壮程度和搏击能力确定。狼群为了生存和哺育后代相互合作,在群内社交和相互合作方面,他们的能力可能仅次于灵长类动物[5]。 

 狼群的等级制度

但有研究发现中国的狼群数量较少,可能是由于人口密度大、狼群栖息环境被破坏严重,此外,生态的破坏导致中国现存野外大型有蹄类猎物已很少,狼只能以小型野生动物及家畜为食,狼群协作的必要性不复存在[6]。根据狼的食性研究,狼的食谱很广,最喜食的是野生有蹄类,但在野生有蹄类数量少时,也捕食野兔、老鼠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捕食鱼、蜥蜴等小动物。在农区和牧区,常因野外食物极其不足而猎杀家畜、家禽。特别是在牧区,当野生食物不足时,狼经常尾随羊群,在牧人放松警惕时冲进羊圈或羊群,造成大量羊的死亡,给牧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直接导致人类和狼之间存在严重的生存矛盾[1]。

 

图源©高中信, 王秀辉[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不是一个讨喜的存在,往往被认为是害兽,被视为敌人。而在人狼冲突中,除了狼实际上对家畜危害较大,给人类财产造成损失外,这种文化心理带来的恐惧厌恶感远远超过了实际上所造成的破坏程度[7]。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中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研究为例,其中狼被牧民认为是肇事最严重的动物之一,然而实际数据表明雪豹的肇事频次是高于狼的,但牧民对雪豹肇事的容忍度更高,往往认为雪豹需要进一步保护,狼群数量应该加强控制[8]。 

那么,狼群就应该被消灭吗?实际上,从生态平衡角度来看,狼起着抑制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过快发展,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平衡的作用。此外,狼的猎捕对象多是老、弱、病、残者,这有利于促进食草动物种群的健康和优化。因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狼是不可缺少的一环[5]。有很多明显的证据显示,狼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黄石公园的狼被大肆猎捕后,鹿群爆炸性扩增反而造成群体危机,直至重新引入狼,生态才复归平衡[9]。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欧洲,自工业革命后,英伦三岛、法国,比利时、丹麦、瑞士等国的狼相继消失。为此,197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在瑞典成立了“狼专家组”,起草并公布了《狼保护宣言》:“狼是地球众多生命中很有分量的一种生物,它有权利生存在这个地球上。”1992年,“欧洲狼网络”制定出《欧洲保护狼的战略》,以更好的保护欧洲大陆的狼群。其他各国也都相继开始采取保护措施。欧洲的保护运动已经初见成效,国内对狼的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从“坚决消灭,并给予捕杀者奖励”到“适度控制狼的数量,不能乱捕乱猎”,但保护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如何有效缓解当地社区对狼的敌意是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这方面“狼专家组”的举措或许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9,10]。 

 

万物有灵皆可诗,物种的存在自有其意义,从自然出发,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不是单以人类的好恶来评断一个物种的存亡。愿有一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参考文献:

[1]高中信. 中国狼研究进展[J]. 动物学杂志, 2006(01):136-138.

[2]高中信. 世界狼的分布及种群现状[J]. 野生动物, 1997, 018(003):27.

[3]轶伦. 狼的名声并不太坏[J]. 科学世界, 2011(12):46-53.

[4]徐会明, 王浩瀚, 张志云,. 狼分布于三江并流区南部区域的实证资料[J]. 四川动物, 2018, 037(004):463-464.

[5]杨林(编译). 狼的社会等级[J]. 大自然探索, 2011(3):54-61.

[6]高中信, 王秀辉. 狼的集群生活[J]. 野生动物, 1999, 020(001):24-25.

[7]马建章,杨广涛,马逸清. 中国狼文化研究[J]. 野生动物(2):38-42.

[8]程一凡, 薛亚东, 代云川, et al.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兽冲突现状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J]. 生态学报, 2018, 39(4).

[9]郭琪, 周元春, 蒙蒂·斯隆. 狼保护运动:消除偏见与误解[J]. 生命世界, 2004, 000(008):20-27.

[10]高中信, 刘元. 欧洲狼的恢复. 野生动物, 2003, 024(004):39-42.